新闻中心News

年入70亿却被骂上热搜背刺打工人的塔斯汀困在“生肉”危机里

2025-02-14 14:38:4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年入70亿却被骂上热搜背刺打工人的塔斯汀困在“生肉”危机里五金4年时间狂开7000家店,打着挺直腰杆做中国汉堡的招牌,前几年确实既满足了打工人的胃口和钱包。

  “排队一小时,吃堡五分钟”、“价格虚高,味道一般”、“服务态度差,体验感极差”各种吐槽帖子激增。

  虽然加盟的几家华莱士最终都关门大吉,但一直以来,魏友纯对于西式快餐的前景都很看好,所以在2012年才又搞起了塔斯汀。

  刚成立的塔斯汀虽然卖的是披萨,但为了搞差异化,面饼上放的却是辣椒炒肉、北京烤鸭这些中餐,希望能吸引一波猎奇受众,但收效也一般。

  再配上新鲜蔬菜、酱料,还有各种经典的中餐菜肴,口感更丰富,关键是新奇,很快就拿下了年轻消费者,销售量甚至超过了披萨。

  但当时的快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像麦当劳、肯德基和汉堡王这样的国际餐饮巨头,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。

  从很早之前,塔斯汀就瞄准了年轻消费者对国潮文化的追捧,以“中国汉堡”为卖点,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病毒式传播迅速打开了知名度。

  这么激进的扩张速度,必然导致人才储备和管理体系跟不上,最终当然也就体现在了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上。

  但就连肯麦近几年也都盯上了下沉市场,疯狂在网购平台搞各种团购活动,这么一比塔斯汀的优势可以说荡然无存了。

  麦当劳、肯德基等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,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标准化操作流程,能够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。

  这也意味着,华莱士在品控和定价上有话语权,所以价格稳定便宜,扩张店面也有底气,材料能供的上,不至于被卡脖子。

  就在前不久,塔斯汀爆出了“生鸡肉”问题,再加上盲目涨价,直接两头踩雷,把性价比和高品质两条路线都堵得死死的。

  “服务员爱答不理,叫半天没人应”、“环境嘈杂,卫生状况堪忧”、“点餐系统混乱,经常出错”……

  消费者对塔斯汀的认知,仅仅停留在“中国汉堡”这个层面,而对于品牌文化、品牌价值观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却知之甚少。

  如今,新兴的中式汉堡品牌越来越多,比如西贝旗下快餐新品牌“贾国龙中国堡”,扬言要做“中国的麦当劳”。

搜索